第四三六章 忠臣孝子
周围看着他们的老校长。 弘光朝的官员多数背后都是书院。 如果说议事会相当于元老院,那么书院事实上充当庶民院,毕竟书院的覆盖范围远比几十个耆老的议事会广泛,前者最多就是几个大的世家,而书院则覆盖几乎所有地主,富商,甚至部分富农,同样而有书院背景的官员们,更能代表整个地主阶级利益,而不是仅仅给几个大的世家当爪牙。 世家没有战斗力。 世家除了少数以外,通常都是投降派的。 毕竟世家通常把持地方工商业,也就是说他们有退路。 但中小地主反而是最有战斗力的,毕竟他们除了土地很难有别的财富支柱。 这一点在上次山东和河南的秀才造反中,已经被证明了,在抗杨大业上不能指望那些世家。 这位大儒亲自起草的祝文颇为冗长。 他倒是读得声情并茂。 皇帝陛下面无表情,大臣们同样面无表情,只有他那枯燥的声音在祭坛上响着。 谁也没注意到,就在此时大殿背面,一个穿青袍的官员和一个穿定胜军军官服装的正在走上祭坛,一个负责守卫的军官迎上前,很熟悉一样和他们低声说了几句,然后三人一同走上去,而那些士兵则静静看着,任由他们走上祭坛背面的台阶。 而正被曾凤仪搞得昏昏欲睡的官员们也